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

給各位父母及未來的父母╱劉墉

給各位父母及未來的父母╱劉墉 每次回國,我都會為女兒買幾件衣服。 但是最近這次,我經過童裝店時,想了又想,沒買。 到家,女兒找我要新衣服。 我手一攤,對她說;「老爸沒買,因為不知道妳會喜歡什麼衣服。妳已經六歲,有了自己的看法 , 所以不如改天,我帶妳去服裝店,由妳自己挑!」 ◎不對也是對!? 隔日,我就帶她去買了衣服。 她先不敢挑,非要我幫忙,經過再三鼓勵,才終於下手。 她居然挑了幾件我平常想都不可能想到的衣服。 問題是,她自己挑的, 她特別愛穿,穿在身上怎麼看都不對,卻也怎樣看都對。 我發覺,真正的「創意」和「突破」,往往是這樣來的 。 如果我們希望下一代能比上一代強, 就要給他們空間、給他們自由、讓他們作主。 ◎你的風格在哪裡? 記得我以前在美國大學的國畫班上, 有個美術系的學生,起初上課非常認真,一板一眼照我規定的去做。 但是當他學會了國畫的基本筆法, 就不再臨摹,而東一筆、西一筆地亂塗。 我當時很為他惋惜, 覺得他如果照傳統方法苦練,一定能成很好的國畫家。 幾年之後,我接到他畫展的請帖,走進會場,才發覺自己錯了。 他對了!因為他把中國畫的技巧,融入了他的繪畫當中。 那確實不再是國畫,卻是「他」的畫! 就藝術創作而言,什麼能比表現自己的獨特風格更重要呢? ◎你的感覺在哪裡? 從那天開始,我常想; 中國式的教育,在嚴格的管束下,是不是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感覺 ? 尤其是今天,孩子都少,都寵得像寶。 「你該喝水了!免得流汗太多,上火。」 「你該吃水果了,免得便秘!」 「你該吃這個菜,少吃那個菜,因為這菜比較營養!」 「你該脫一件衣服了!天熱了!」 「你應該換蓋厚被了,天涼了!」 「你該念書了,是不是後天要考試?」 想想看!有多少父母不是這樣叮囑孩子? 問題是,孩子也是人, 他難道不知冷、不知餓?不曉得穿衣、吃飯? 十幾年這樣「伺候」下來,那天生的本能,只怕反而變得遲鈍了! 我們一方面用無微不至、不必孩子操心的方法去帶他, 一方面又希望他能成為獨立思考、有為有守的人。 這樣的教育,能成功嗎? ◎你敢跟他談戀愛嗎? 更嚴重的問題是,被這樣帶大的孩子,已經失去「作主」的能力; 遇到問題,他不自己面對、解決,卻退到父母的身後,等「大人」幫忙。 連上大學,都可以看到許多「大孩子」,在比他矮一個頭的老媽的帶領下註冊。 跟這樣的「男生」或「女生」談戀愛,你能放心嗎? 你能確定他說出的話代表他自己,他作的「允諾」必然會實現嗎? 基於這個原因,我在兒子還很小的時候,就製造機會,要他作主。 他要買電腦,我教他自己看資料、打電話,討價還價 。 碰到問題,我要他自己打免費諮詢專線,一項項跟人討論。 有時候,他來問我,我甚至故意裝傻 ; 「對不起!老爸不懂!你自己看著辦,自己決定吧! 」我也早早為他開了信用卡和銀行戶頭,存了一筆不算少的錢進去,然後對他說:「如果我發現你亂花,以後就別指望我給你更多錢。相反的,如果我發現你很懂理財,則可能以後把大筆的錢交給你管 !」 我發現,他愈獲得尊重,愈會自重。 尤其要緊的,是他學會了自負盈虧,也學會了負責。 ◎你的頭在哪裡? 當我念研究所時,有位教授說得好, 「研究所教你作學問的方法,但不教你思考。思考,是你自己的事。」 我覺得這何必等研究所? 當孩子小的時候,我們已經應該教他。 至少我們可以教他怎麼思考,而不直接幫他作答。 每個人有他自己的看法,是他獨立的個人, 憑什麼要求人人的答案一樣呢? 只要他思考的方法正確,看法不偏激, 又經過他自己的反覆辯證,就應該被尊重。 自己的決定,自己負責,是天經地義的事! 就算他錯了,失敗了! 也是他自己的失敗,必須由他自己汲取教訓。 他有他的世界,要面對他的戰鬥, 再強的父母,也不可能保護子女一輩子啊! 你愈希望他禁得起打擊, 愈要教他早早用自己的腳去站立。 一直到今天, 我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, 我還常對他說那句老話: 「這是你的事,老爸不懂。我也有我要忙的,你的頭在哪裡?還是你自己決定吧...」

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

[文章] 你有資格玩嗎?文:劉墉

文學大師梁實秋先生尚在世的時候,我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。 冷盤端上來,梁先生說他有糖尿病,不能吃帶甜味的薰魚。「冰糖肘子」端上來,他又說 不能碰,因為裏面加了冰糖;「什錦炒飯」端上來,他還是說不能吃,因為澱粉會轉化成 醣。 最後,端上「八寶飯 」,我猜他一定不會碰了,沒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:「這個我要 。」朋友提醒他「裏面既有糖又有飯」。 梁大師則笑說他早知道,就因為早知道有自己最愛吃的「八寶飯」,所以前面特別節制。 「我前面不吃,是為了後面吃啊;因為我血糖高,得忌口,所以必須計畫著,把那『配額 』留給最愛。」 轉眼過去三十多年了,但我時常想起梁實秋先生的這段話。我發現許多偉大的人,都因為 他們節制自己,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,而有傑出的成就。 功課表現好的學生也一樣,最近報上刊登大學學測榜首的學生,都說他們常常打電玩,而 且天天上網。當記者問他們怎麼還能成績那麼好的時候,答案則是專心── 玩的時候,盡情放鬆自己,回到課業則全力以赴。 這也使我想起不久前看到一個統計報告:受高等教育的人平均壽命長得多,老來也比較健 康。報告分析,一方面因為那些人收入高,生活比較優裕,一方面因為他們能克制自己, 想吃的東西不吃,不想動的時候,仍然強迫自己運動。所以連老來發胖的比率都比一般人 低。 可不是嗎 ?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,智商也不會差到哪裏去,那些既能玩,又能讀書的人 ,都有個本事,就是他們在玩耍之前先有個計畫,如同梁實秋先生決定到最後要吃八寶飯 ,於是在前面特別節制。 相反地,一玩就忘了時間、忘了考試,以及回到書本上仍然不能收心的學生,則不可能表 現得好。 豈止讀書如此,工作也一樣。有位企業家說得妙──「美國工人可能自己去上夜間部,拿 到文憑,就要求加薪,不滿意則跳槽,表面看,糟透了,但是有人從我這裏跳到別家,也 有別家栽培的跳來我的公司。結果人才交換,大家都能進步。 日本公司則不一樣,員工到一定時候,公司會安排進修、安排出國,屆時又調回國,按部 就班地升遷,一幹一輩子,甚至死了之後都葬在公司的墓園。但也正因為他們以公司為家 ,所以能犧牲奉獻、盡忠職守。 可是我們的工人,沒學到人家的優點,卻學到缺點,他們希望有日本公司的照顧,卻沒有 日本工人的忠誠;他們要求美國式的自由,卻沒有美國人的自發。」 如果我們把這位企業家的話,用在華人孩子的身上,會不會也很有道理──今天,華人孩 子希望有中國式父母的溺愛,卻沒有傳統中國式的孝敬;希望有美國家長的放任,卻沒有 美國孩子的獨立。 各位年輕朋友,「收入」與「付出」常是相對的。當我們拿起一項的時候,往往也得放棄 一些。 如同梁實秋先生想吃後面的「八寶飯」,就不碰前面的「冰糖肘子」。也像美國工人要跳 槽的自由,就得有進修的自動;日本工人要公司無微不至的照顧,就得有謹守分際的忠誠 。 同樣的道理,當你想明天出去痛痛快快玩的時候,今天就得拚命把該念的書讀好、該作的 功課作完。當你今天晚上堅持要看兩小時電視的同時,則應該一放學就專心用功,而且看 完電視立刻收心。 如果你既不能少玩一分鐘,又不願多用功一點;既想成績好,又不願犧牲玩耍的時間。或 在讀書時開著手機,心猿意馬;玩的時候又惦著功課,提心吊膽,怎麼可能成功?而且到 頭來既沒能玩好,又誤了學業。 「後面要過癮,前面就得犧牲。」 希望大家能想想梁實秋先生的這兩句話。

只問收獲 (文:劉墉)

昨天晚上你抱怨地對我說: “您明明講現在我長大了,可以自己支配時間,不再逼著我去彈琴和讀書,可是卻要不 斷地間我成績,使我仍然感覺到壓力…” 現在讓我告訴你,那沒有錯!當我不再叮著你去做每一樣事的時候,并不表示我不再要 求你,而是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判斷力,決定事情的緩疾輕重。當我不催你去睡覺時,不是不 再顧慮你的健康,而是希望你由前一天遲睡,第二日疲困的經驗中得到教訓。當我不通問你 過几天可能考哪些科目時,是希望你由拖延積壓,以致臨時抱佛腳的困窘中得到教訓。 所以對于你,我好比一個總是帶著孩子下田的老農,有一天將土地交到孩子手中,要他 自己看日子播种,看情況澆灌施肥,我試看不再即刻糾正你的錯誤,以免除你長久養成的依 賴,卻要告訴你: “過去,我只逼你辛勤地工作,要你只問耕耘,不問收獲。但是從今天起,我不通你工 作,卻要只問收獲,不問耕耘。” 其實這個世界就是如此,我們對于自己,固然可以講”只問耕耘”,以求心安。但是別 人對我們,卻常常“只問收獲”。即使是賭徒,都只問他下桌時,能帶走多少籌碼,又何必 計較,他上桌時有多么地闊綽? 所以短程而言,不論你用什么方式讀書,或玩耍占去你多少時間,只要你誠誠實實地考 試,拿出的成績好,就是成功。就中程而言,不論你高中几年的表現如何,只要你能進入好 的大學,就是成功。就長程而言,就算你根本沒進過什么學校,只要有成就,對社會人群有 貢獻,也就是成功。 而現在,我所看的是短程。你盡可支配你的時間,做你要做的事,拖到一兩點鐘不睡, 打几十分鐘電話不放,只要你學期的成績好,我就沒有話說。因為,那是你的本事,你有條 件玩,有資格拖!而非父母一步一步逼出來的。 盡管如此、我也無法保証你以后成功,因為今天我可以逼你的成績好,明天可以逼你上 好的大學,當有一天你進入社會,又有誰能逼你?如果你自己不給自己壓力,要求自己出人 頭地,到后來,還是可能失敗。 所以,我承認,仍然在給你壓力,只是由問耕耘,到間收獲。而我相信,這种壓力,絕 對是好的,只要我知道怎么將短程目標的要求,轉為中程,再逐漸交到你自己手中,使你能 自我要求,必能幫助你在人生的旅程上獲得成功。 我常想,在美國的中國孩子多半比西方孩子表現好,不只是因為中國人聰明,實在主要 還是因為父母的要求。換成你的話說,也就是父母施加子女功課上的壓力。問題是,那些子 女進入了好的大學,后來得到研究所學位的比例遠超過西方人,而今更在各界展露頭角,你 能說這壓力沒有用嗎? 當你昨晚向我抱怨時,你應該記得電視上工轉播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花式溜冰,你可 看見那些選手比賽后等著看成績的大特寫?她們的手,腿、都在輕微地顫抖;你又可曾看 見,當溜冰者滑倒在冰上,立刻挺身而起,追上音樂節拍,扮出笑容溜完全程的樣子?在他 們优美的舞蹈、可愛的笑臉后面,隱藏的是什么? 是壓力!來自國家、來自對手、來自現場、來自她們自己、也來自每一個愛她們,以及 她們所愛的人! 而在這种強大的心理壓力下,她們只要有一條肌肉稍稍地僵硬,有一點速度微微地減 漫,可能就會在世界數億的觀眾面前摔倒。最重要的是:金牌只有一個,最后絕大多數的 人,都將黯然歸去。 年輕人!生物就是在競爭中成長与進化的。有競爭,就有壓力,只有具備最強的實力, 又能忍耐最大壓力的人,才能站到巔峰。